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招生动态>>阅读文章

“老爷子,我们还能有机会再聊聊吗?”四年前,他的眼睛闭上了,中国的“天眼”打开了!

发布人:曾老师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15日    阅读次数:1791

 

“老爷子,我们还能有机会再聊聊吗?”四年前,他的眼睛闭上了,中国的“天眼”打开了!

来源:微信公众号“共青团中央”(ID:gqtzy2014)综合整理自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ID:rmrbwx)、“中国青年报”(ID:zqbcyol)、“中国科学家”(ID:Chinese_Scientists)、“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ID:NAOC-BJ)、“北京日报”(ID:Beijing_Daily)


四年前的今天
他闭上双眼,与世长辞
但他留给了我们一只
世界上唯一的、最大的、最灵敏的“眼睛
“中国天眼”FAST
一举让中国射电天文
进入世界第一梯队
 
为了这个目标
他奉献自己1/3的人生岁月
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
他就是
中国天文学家
“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
——南仁东
 

天文少年大胆“做梦”

1945年出生于吉林辽源的南仁东
从小就是个热爱天文的少年
据他童年伙伴回忆
上地理课时,南仁东还提问过
“南半球看到的星星
是不是跟我们看到的一样?”
 
为了了解更多的天文知识
读高中的南仁东认真阅读了
每一期的《每月一星》杂志
高考那年,他以吉林省理科状元的身份
在清华大学开始了
无线电系真空及超高频技术的研习
 

高中时的南仁东 来源:辽源日报


20世纪90年代中期
南仁东得到美国、日本天文界的青睐
但他却毅然舍弃高薪
回国就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副台长
当时他一年的工资
只等于国外一天的工资
  
1993年,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上
有科学家提出
在全球电波环境继续恶化之前
人类应该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
接收更多外太空的讯息
 
当时,南仁东也在现场
他认为这对中国来说
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一个大胆的设想油然而生
他推开中国参会代表吴盛殷的门
激动地说“咱们也建一个吧!”
 
这“孩子”将来是有出息的

13年,他FAST“推销员


射电望远镜意义重大
它是天文学家的“眼睛
更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象征
哪个国家率先拥有了高质量的天文望远镜
就具备了获得高水平成果的基础条件
而且能由此带动一支科研队伍的发展
 
英国建成射电望远镜之后
他们的天文学家于1967年发现了脉冲星
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
美国建造的350米口径的射电望远镜
被评为人类20世纪十大工程之首
然而,对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中国来讲
南仁东想要建造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计划
大胆得近乎疯狂
 
美国听到这个消息后
阿雷西博望远镜便不再对外开放
南仁东的赴美签证多次被拒签
外界还频频传出“FAST已经过时”的声音
荷兰友人劝南仁东
“一个连汽车发动机都不会造的国家
怎么能造出‘大射电’?
 
立项之路荆棘密布
除了科研任务超出国内研制水平
还需要解决经费超出预算的难题
但如此困难只是开始
南仁东没有气馁,他到处去“化缘”
不断告诉各界人士
这“孩子”将来是有出息的
为了寻求技术上的合作
南仁东的足迹遍布全国
最终,在他的立项申请书中
有了20多家合作单位
 
2006年
被选为国际天文学会
射电天文分部主席的南仁东
迎来了FAST项目最后的国际评审
他提前把整篇稿子背下来了
并用英文发言
国际专家开玩笑
“英文不好不坏,别的没说清楚
但干什么、要什么(东西)说得特别明白”
2007年7月,历经13年
FAST作为“十一五”重大科学装置
终于正式被国家批准立项
 
化身“徐霞客”

他为FAST寻“家” 


梦想实现的第一步
是要找到能安装这个庞然大物的地方
奔波立项的同时,南仁东用近十年时间
为FAST找一个“家”
 
为此,南仁东化身“徐霞客”
带着团队徒步进入贵州深林之中
因为缺乏考察的先进技术手段
南仁东用“一个个找、一个个数”的笨方法
选出性价比最高的台址
南仁东带着300多幅卫星遥感图
走过了几十个大大小小的村寨
走遍了贵州上百个窝凼
就这样,南仁东拿一截竹竿当拐杖
一步一步从壮年“走到”了花甲
 
野外考察,危险如影随形
喀斯特地形常常乱石密布
再加上贵州天气阴冷多雨
南仁东常常
在被雨水浇湿的乱石和泥土中摸爬滚打
有一次下大窝凼时
天降大雨,路上很滑
南仁东从山上滚了下来
幸亏有两棵树挡住才免于跌入洼底
后来,他发现脚上的鞋
竟然裂开了一道5厘米长的口子
其他人吓出一身冷汗
可是他却一笑而过
 

选址前,他们要去的很多地方还没有路
但到达当地时,却看到了
平平整整、崭新的砂石路
这是村民们赶修出来的
为了避免扬尘,路面上还洒了清水
乡亲们穿着民族盛装,载歌载舞欢迎他们
这番情景深深打动了南仁东
他说:“如果望远镜建不起来
我对不起贵州的乡亲们”
 
经过南仁东及团队的不懈努力
2008年底,FAST项目终于
在从上千个洼地中选中的
大窝凼成功奠基
在奠基石上,镌刻着他亲拟的对联
“北筑鸟巢迎圣火,南修窝凼落星辰”



“这一代的科学家

应该为中国未来的腾飞做好准备


2011年3月
筹备多年的FAST正式开工建设
然而,工程的建设艰难程度远超想象
它不仅涉及天文学、结构工程、岩土工程等
几十个不同的专业领域
而且关键技术无先例可循
关键材料急需攻关
而射电天文观测本身
就是一个棘手的难题
为了让无线电波汇聚成一点进入接收机
南仁东带领工程师们想出了一个绝妙的设计
——主动变形反射面
使球形的反射面实时变形为抛物面
这个设计在世界上绝无仅有
 
这一设计让第一眼看到FAST的
SKA国际组织前任总干事理查德·斯基利说
“所能想到的第一个词就是——震惊”
如今,这座通过控制近万根钢索所组成的
复杂的索网结构伫立在贵州大山深处
 
FAST系统可以灵活地控制
由4450块独立面板所组成的反射面
对准天体目标
再由6根钢索拖动重达30吨的馈源舱
抵达焦点位置
实时接收天体发射的电波
它的综合性能
比美国阿雷西博望远镜
提高了10倍
 

南仁东(左二)在贵州大窝凼施工现场指导反射面单元拼装工作(2015年11月25日摄)

工程建设期间
南仁东常常独自登上高高的塔顶
爱恋地俯瞰着整个工程的全貌
上坡下坎时,谁要是想伸手扶一下
他的手会用力一甩,脸上还会露出不悦
工地上的人都知道
年已七旬的南仁东,最欢快的时候
是像个孩子天真烂漫地在FAST圈梁上跑步
他那一步一步向上攀登高塔的身影
似乎在告诉人们
这一代的科学家
应该为中国未来的腾飞做好准备……
 
2020年1月11日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中国天眼”
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
然而这一刻,南仁东没有等到
因肺癌突然恶化
他于2017年9月15日逝世
那年,他72岁



一生只做一件事

他却说只是“尝试的起步


在他去世的25天之后
中国科学院发布了“天眼”的首批成果
射电望远镜首次发现脉冲星
探测到数十个优质脉冲星候选体
其中两颗通过国际认证
 
南仁东的助手、FAST的总工程师姜鹏
常回忆起和 “老南”共事的日子
记忆里,有他随和的性格
和对待工作不容一点瑕疵的态度
得知南仁东去世的那天
姜鹏发送了一封邮件
写道“老爷子,我们还能有机会再聊聊吗?”
这是一封永远不会收到回信的邮件
如果还能再对南仁东说些什么
他想问问
“老南,对我们做的事满意吗?
希望你能开心”
 
20多年
南仁东只做了一件事
就是让FAST项目落地
他从青丝到白发
带领老中青三代科技工作者
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
将梦想变成了现实
 
他说,FAST是中国天文
从追赶到超越的一次尝试
而FAST的建成只是尝试的起步阶段
FAST的终极目标
是改变人类的宇宙观
通过FAST工程的实施
南仁东培养了一支优秀的研究队伍
他身上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
时刻激励着大家前进

 
为了纪念南仁东的贡献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宣布
将国际永久编号为“79694”的小行星
正式命名为“南仁东星”
南仁东先后被授予
“人民科学家”“时代楷模”
“最美奋斗者”等荣誉称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