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 加快推进教育强省建设
发布人:曾老师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06日 阅读次数:597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为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年多来,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和贯彻落实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聚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总目标,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加快推进教育强省建设,为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贡献教育力量。
高等教育强是教育强省的显著标志。近年来,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加强政策引领,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有组织的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建设西部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新高地、高等教育创新综合平台和创新人才集聚地、中西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领航区,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贡献力量。 聚焦有组织的人才培养加劲发力,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 实施“天府英才工程”“强基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开展“大中小学”“本硕博”纵向贯通培养改革。实施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支持39所高校建设162个一流学科,8所高校14个学科顺利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夯实人才培养学科支撑。出台《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支持41所地方高校开展转型试点,44所高校建设200个应用型示范专业和400门应用型示范课程。 聚焦有组织的科研加劲发力,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把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作为高校科技创新的最高追求,重点聚焦集成电路、工业软件、轨道交通等战略急需领域,组织高校与科研院所、科技领军企业开展原创性引领性联合攻关,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双一流”建设高校围绕电子信息、新能源等领域推出一批标志性原创成果。协同实施高能级创新平台牵引行动,依托高校参与建设运行4家天府实验室。在全国率先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成都理工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4所高校开展非资产化管理改革试点。协同实施促进中央在川高校院所成果转化的“聚源兴川”行动,支持4所部属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12个。 聚焦深化产教融合加劲发力,着力满足区域发展需求—— 出台《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就业—招生—培养”联动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推动高校围绕产业办专业、紧贴需求育人才。聚焦四川六大优势产业领域,系统布局建设省级现代产业学院57个、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6个,获批国家级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1个、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2个。围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与行业主管部门共建四川省林草学院、四川省应急管理学院、四川省互联网学院、四川省无人机学院4所特色学院。首创校企“双激励”机制,会同经信、财政、科技等部门联合发力,建设产教融合示范项目35个。引导高校重点围绕产业链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建设各类国家和省级孵化载体49个、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567个。 聚焦保障体系建设加劲发力,着力赋予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印发《关于新时代振兴四川高等教育的实施方案》《四川省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重点行动方案(2021—2025年)》,首次设置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深入开展“对标竞进、争创一流”工作,组织川内高校对标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查找差距短板,奋力提升超越,661项对标指标取得显著进展。持续加大投入力度,高等教育财政投入连续14年保持正增长。出台支持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奖励办法,两年来全职引进和培养237名符合奖励条件的高层次人才。 秋季开学第一周,西南石油大学土木工程2020级学生张梦瑶就在学校举办的招聘会上签约心仪的企业。为抢抓秋季就业黄金期,西南石油大学全面推进2024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实现开学行课第一天用人单位宣讲、第一周校园招聘会顺利举办、第一个月近千人成功签约。 张梦瑶只是全省高校毕业生的一员。一年多来,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和各高校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创新工作方式,挖掘就业岗位,做实做细就业指导服务,抢抓毕业生就业攻坚期、冲刺期,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创新举措,“三项升级”拓展就业岗位—— 升级“走出去”,招商引资式访企拓岗。开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合访企拓岗暨校企对接活动,组织省内60所高校赴重庆集中对接200家优质企业,促成校企签约600余项,拓展岗位1万余个。 升级“请进来”,抢抓关键期校企对接。举办四川省“百校对千企”大型校企对接交流会,组织200家全国知名企业、800家川内优质企业与全省134所高校集中开展校企对接,促成校企、院(系)企签约超500项,对接岗位超5万个。 升级“广开门”,拓展新渠道挖掘资源。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对接交流,与深圳市坪山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专场招聘、校企对接等五大合作;联合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组织100余家行业龙头企业来蓉招聘,提供岗位1.8万余个;与浙江省联合举办浙江—四川高校网络人才招聘大会,提供岗位1万余个。 用心用情,“六大行动”做好就业服务—— 实施就业指导“六进”行动,全省高校累计开展就业指导“进支部、进宿舍、进家庭、进云端、进课堂、进企业”4.46万场次,服务毕业生96.71万人次。实施就业能力提升行动,首次举办四川省高校就业系统干部综合能力提升培训班。实施重点群体就业帮扶行动,全省高校实施“一人一档”“一生一策”,精准做好5.28万名重点群体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实施就业调查研究深化行动,编写《就业反馈招生分析报告》《人才供需分析报告》等。实施成渝就业创业联动行动,启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招聘服务月活动,举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第二届学生生涯发展教育论坛和课程教学大赛。实施“就业育人”教育行动,举办四川省2022“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发布仪式,组织评选202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一线就业。 搭建平台,“五个结合”推动签约落实—— 就业招聘与岗位推送相结合,截至8月31日,全省高校举办线上活动8400余场次,提供岗位222.05万个;举办线下活动9400场次,提供岗位109.23万个。挖潜岗位与深化校企合作相结合,全省高校书记校长走访企业7600余家,拓展岗位14.14万个。大学生就业与大学生征兵相结合,2023年大学生征兵总数中,毕业生应征入伍占比首次突破70%。大学生就业与助推乡村振兴相结合,实施“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志愿者”等基层项目招募工作,引导和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助推乡村振兴。大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规划相结合,筹备打造省级职业生涯咨询特色工作室,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与资源共享作用,切实提升我省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水平。 今年以来,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聚焦构建“融通、融合、融汇”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按照“夯基础、抓规范、促改革、增活力、提能力、强服务”思路,不断健全制度保障体系,强化关键办学能力提升,推进职业教育与产业集群集聚融合,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持续提升人才培养供给能力。2023年,全省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计划37.5万人,67所高校和200所中职学校开展中高职衔接五年制贯通培养;89所高校参与我省高职单独招生,录取总人数19.44万人。16所应用型本科学校、19所高职学校与19家合作企业(单位)联合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改革试点,试点专业45个,实现对国家“双高计划”专业群和省“双高计划”B档及以上专业群全覆盖。 实施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教育厅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四川省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实施方案》,编制《四川省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计划安排表(2022年—2025年)》,开展全省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摸底调查,召开全省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工作部署会,制定任务清单、时间表、路线图,科学规划,分类分步有序推进达标工作。 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推动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今年6月,依托省级及以上重点工业园区,面向我省先进制造业等优势产业重点领域,确定首批7个市域产教联合体培育对象。10月,全国首批确定28个市域产教联合体名单,成都市航空航天产教联合体、德阳市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产教联合体入选。实施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确定“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航空装备类现场工程师培养项目”等49个项目为我省首批现场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会同财政厅、经信厅、科技厅等部门持续推进35个省级产教融合示范项目建设。 深入推进“提质培优行动计划”。推动国家、省级高等职业教育“双高计划”、中等职业教育“三名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完成中期绩效评价工作。立项建设省级第二批15个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评选省级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150门、创新创业示范课程50门,认定和立项建设“十四五”职业教育省级规划教材703本,认定和立项建设省级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61个。办好职业学校技能大赛,承办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3项,较2022年增加1项;承办“中银杯”四川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166项,较2022年增加55项。开展全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和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能力比赛,助力提升教师和班主任工作能力和水平。 提升职业学校治理和服务能力。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推进《四川省职业教育条例》立法工作,加快出台《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规范学校设置,提高办学效益。改进高等职业教育单独考试招生方式,实现“统一报名、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评卷、统一录取”,规范考试招生行为,让学生更加公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强化职业学校实习管理规定,加快制定四川省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实施细则。落实《关于新时代民族地区“9+3”免费教育计划的实施意见》,继续做好“9+3”高职单招,统筹推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加快发展。 今年7月21日,教育部公布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名单,我省基础教育有37个项目获奖(一等奖6项、二等奖31项),在全国排名第六,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与前两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获奖情况相比,我省实现了一等奖“零”的突破。 四川基础教育战线相关项目获奖,反映了我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取得的新成就,代表着我省当前深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涌现出来的新成果,在基础教育教学实践、改革、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激励作用。 近年来,我省基础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减负提质,深化育人方式改革,基础教育普及水平迈上新台阶,教育公平稳步推进,教育质量日益提升,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不断增强,为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立德树人取得新成效。加强中小学课程思政建设,开展“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主题活动、四川全民阅读·书香校园、开学第一课等系列活动,引导广大中小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深入开展中小学劳动教育和研学实践教育,建设国家级劳动教育实验区4个、国家级研学实践基地(营地)26个。 教育均衡发展迈上新台阶。目前,我省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5.9%,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56.5%,183个县(市、区)全部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全面实现校校通、班班通,“四川云教”汇聚44个教育联盟,惠及1600所薄弱学校。今年以来,大力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和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开工建设180所公办幼儿园,首批认定153所省义务教育优质发展共同体领航学校。 化解难点实现新突破。成立专项工作组,搭建工作专班,全力推动“双减”工作。强化校内减负提质,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的学生占比由“双减”前的54.12%提高到100%。推进课后服务课程化,实现课后服务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 教育质量得到新提升。制发《四川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提高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指导意见》,建立随机推门录课常态化机制,开展“课堂教学大比武”暨“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系列活动,创新构建“四川云教”新型远程教育教学模式。 教育生态呈现新气象。积极稳妥推进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工作,我省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暂停审批设立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通知》,率先建设“省级招生管理平台”,全面实行“公民同招”和免试就近入学,招生入学管理进一步加强,社会的满意度明显提高。